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

2019-03-13 12:24:19 / 打印

农民焚烧秸秆也是迫不得已

吉林和黑龙江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多的省份,玉米秸秆数量也最多,到秋天收割玉米时,除了少部分碾碎还田的,农田里还残留着大量的玉米秸秆,所以从去年秋天开始,各地就严格控制秸秆焚烧。春耕已开始农田里还残留着大量的玉米秸秆,这些秸秆不处理农民春天就无法种地。

打开禁烧不是解决办法

考虑到这种情况,东北这两个省仍在讨论烧玉米秸秆的问题。他们已经通过实施管理和控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就地焚烧现有的玉米秸秆,以确保农民在今天的春天及时种植土地。这也是解决玉米秸秆问题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方式。虽然这是一种现实的办法,但却不是最好的办法。秸秆焚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带来的环境、安全等问题显而易见,禁止燃烧秸秆成为了最近几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除了“堵”之外,“疏”的工作也一直在加强。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秸秆收集机械还田、青黄贮饲料化、微生物腐化和固化炭化等新技术示范,加快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资源化利用仍存在诸多障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根据专家的估计,每年可生成的秸秆高达9亿多吨,在全面禁烧政策出台之后,将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就成为了业内共识。在解决了技术问题之后,秸秆资源化利用依然面临一些现实障碍,比如收储运成本高企、国家扶持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情况,专家和地方业内人士纷纷对症下药,给出了解决方案。从生物质利用来看,秸秆发电是比较低端的利用,且大部分工厂在亏损,只有少部分出现盈利;用微生物发酵制造沼气,沼液会里面有很多无机物比较难处理;造纸方面则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回报率只有3%~4%,建一个厂起码要运转20年以后才能赚钱。往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做生物燃料乙醇。

但与国外相比,在产业初期中国在政策扶持上的力度还不够,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根据调研,水分含量在30%左右的秸秆,卖给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价钱大致是每吨300元至350元,只有这样的价钱,才可能保障收储运经纪人有一定的利润,才能调动他们收集秸秆的积极性。如果国家不出政策,按现在秸秆的收购价格和当前的国际油价,使用秸秆做纤维素生物燃料乙醇企业亏损。据专家介绍,美国对纤维素乙醇每加仑补贴1.01美元,相当于是2000元/吨,而现在中国远远不够,每一个产业刚刚起步阶段,如果没有政策方面的支撑,将会很难做。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大力发展农林生物质能源,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张建龙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强调着力发展非碳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能源革命和创新驱动,必须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重要战略。把农林剩余(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油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使生物质组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得到增值增效利用。

当前,我国农林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大力发展农林生物质能源,有利于将资源变废为宝,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减少秸秆焚烧导致的有害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防止空气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用秸秆利用市场机制替代行政手段,提高秸秆经济价值,帮助农民增收脱贫,造福广大农民。有利于通过营造能源林,加快荒山荒坡绿化,打造更多绿水青山。

国际上,农林生物质能源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成长为重要的替代能源。美国制定了能源农场发展计划,印度实施了绿色能源工程,瑞典生物质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4,并首个提出到2020年告别石油,利用纤维素生产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

为更好推动我国农林生物质能源发展,张建龙建议:

1、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在全面摸清资源底数和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规划研究,编制农林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指导农林生物质能源产业科学发展。

2、逐步完善扶持政策,国家在贷款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激励措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培育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农林生物质能源高新技术产业。

3、加强科技支撑,用好有关科技专项、能源专项,组织开展农林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和装备深度研发,加快推广应用基本成熟的农林生物质能源技术。

4、强化市场监管,组织研制农林生物质能源产品技术标准与规范,加强标准认证管理,建立农林生物质能源行业监测平台和服务体系,引领我国生物质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