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考察
农作物秸秆,狭义上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籽实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副产品,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农作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秸秆占很大的比重。广义上还包括稻壳、食用菌基质、边角料、薪柴、树皮、花生壳、枝丫柴、卷皮、刨花等农林废弃物。
目前,世界秸秆年总产量约为30亿吨。其中,中国年产量约10.5亿吨,可采集量约为9亿吨。国外由于秸秆产量低及大多数采取休耕制,秸秆多用于还田、发电、化学提取生物等,虽没有形成大的产业,但没有造成影响环境、粮食生产及社会发展等问题。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无论纵向的时间跨度,还是横向的空间比较,中国称得上世界农业文明最为著名的国度之一,农业大国的地位自古至今从未动摇过。而与粮食相生相伴的农作物秸秆自然成为我国最为丰富的资源,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也有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我国秸秆主要用于薪柴、蓄舍垫料、房屋保温、粪料等。20世纪中期,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产量的增加,煤、电、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农村对秸秆的需求量大大减少。20世纪50年代,我国肥料投入中99%是有机肥,70年代只有施肥总量的2/3,,90年代则不足1/4.
经过技术处理可以成为邮寄肥料的秸秆等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长期、大量、过度滥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制剂,导致土壤逐渐板结,土质日趋恶化,庄家营养不良、品质低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致使各种慢性病频发、高发。土地质量、庄家品质、生态环境和人类体质急剧退化等一系列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危险边缘。为此,建立一条以生态循环农业活养生农业产业链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而发展秸秆产业解释建立这条产业链的选项之一。
十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秸秆综合利用、政策补贴、禁烧惩罚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一些有识之士和知名企业也积极投身秸秆产业,他们也认识到,秸秆产业是适合“三农”发展的大产业,通过秸秆产业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模式和介入,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看完放到你的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你的)
《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调研: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下达2017年供销合作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维护项目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17】24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作为起草单位,已完成行业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的征求意见稿。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标准的意见回馈、现场调研及研讨会等,并欢迎各企业机构参与起草单位。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分会探索建立规范可行的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与种养殖合作社、收储运环节、再利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平台,探索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地膜及林业废弃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模式,促进绿色生态发展。
本网所选文章旨在传递更多高价值信息。欢迎推荐,感谢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