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议政(三)】洪浩:完善生物质供热产业链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9-01-14 17:30:54 / 打印

吉林省煤炭自给率不足30%,每年从外省调入煤炭超过6500万吨;而作为农林业大省,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量4000多万吨,超过30%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利用好我省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是省政协委员洪浩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今天的《委员风采》,来关注洪浩的履职故事。

洪浩:省政协委员,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履职感言:政协委员的使命光荣而神圣,要通过调研和思考梳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吉林市职业教育产业园区,120万平方米的供热,都是由秸秆来完成的。通过收集、运输、粉碎、烘干、加工成颗粒等一个个环节,秸秆摇身一变,变成直径8毫米长度20毫米左右的生物质颗粒,再通过生物质锅炉,转换成热能。

省政协委员 洪浩:

(生物质能源是所有可再生能源和一次能源当中能量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种能源产品,它燃烧的效率可以做到很高,从资源角度来讲,这种资源是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

从把秸秆等农业或林业剩余物转换成燃料,到研发与这种燃料对应的锅炉,再到将锅炉应用到市场,洪浩用了6年时间将这一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图纸变为现实。目前,生物质供热项目已经在省内部分大企业和园区“流行”起来,这也引起了很多省政协委员的关注。前不久,省政协科协、科技一组和环资委的委员们就深入到长春市部分生物质供热示范项目,详细了解原料收集运输、成型燃料生产、供热应用方式等。

省政协委员 杨小牛:

(不仅能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秸秆利用的问题,还能做到目前跟煤一样的盈亏平衡,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值得大力推广)

省政协委员 洪浩:

(长春保税园区、吉林市的职业教育园区、磐石的工业园区等等,都已经使用上生物质能源了。并且从用户的反应来看,既比原来的燃煤,环保上来讲更清洁,同时经济性上来讲他能接受。所以这个产业链条发展的程度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可以复制的情况)

洪浩建议在全省新建工业园区优先选择生物质供热方式,对于国家重点园区和规划中的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要结合当地生物质资源情况;紧邻秸秆丰富地区的,从秸秆收储运加工到供热服务全面规划;对已有工业园区尝试进行生物质替代燃煤供热改造,建设生物质集中供热或热电联产,增加能源转换效率,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

省政协委员 洪浩:

(如何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既实现,像总书记讲的绿色发展,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怎么去实现?我觉得这个是我更关注的,就是GDP增加,排放减少,实现绿色发展,我想我所从事的这个领域,可能能够为绿色发展带来发展的机会)

《协商议政》栏目为隔周播出

首播时间为周日6点50分

次日14点15分重播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