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开发投资渐热

2018-10-29 11:12:07 / 打印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研发水平总体上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在生物质气化及燃烧利用技术、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方面居领先水平,但是存在生物质能产业结构不均衡、生物质成型燃料缺乏核心技术、燃料乙醇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

我国起步最早的是生物质转化替代石油,即乙醇汽油。中国科学院今年发布的《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白皮书2015》显示,2014年,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约216万吨,生物柴油年产量约121万吨。作为生物能源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

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1030万千瓦,是2005年的5倍。国家能源局印发《2015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的通报》显示,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生物质、风电、光伏等)电力消纳目标为全社会用电量的9%,2015年这一指标仅为5%。因此,在2016年至2020年的5年时间中,需提高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至少提高0.8%。

我国生物质能原料每年有10多亿吨,但分布极其不均,综合利用率不到50%,几乎有一半被焚烧在田间地头,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相较于其它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经济效益也更强。生物质燃料一般发热值在3700-4000卡/kg之间,灰分低于5%,与煤相比,具有易点火,升温快,火力强,易于燃烧控制等特点。然而,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技术在国内虽发展相对成熟,但采集运输和生产的成本仍居高不下。

国外很多生物能源技术和装置已经达到商业化应用程度,使用生物能源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在欧美,针对一般居民家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及配套的高效清洁燃烧取暖炉灶已非常普及。而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推广普及,目前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