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习 公 告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莲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共同学习《净土宗特色述义》第五篇 善导大师“称名入报”之偈,二、正讲。
na mo a mi tuo fo
4.有形有相而等同涅槃
照说所谓“涅槃”,是不生不灭的,不是有形、有相、有声、有色(物质)的。可是万德庄严的极乐世界有黄金铺地,有七宝楼阁,有众鸟说法,可说是有形、有相、有声、有色,怎么能说是涅槃界呢?
极乐世界的殊胜微妙不思议就在这里。《无量寿经》说:“其佛国土……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天亲菩萨《往生论》也说:“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极乐世界有形象、有声音等“国土清净庄严”,可是等同涅槃“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使我们眼见净土之色、耳听净土之声,就能开悟,就能证得佛性“妙境界相”,如善导大师所言“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所以,极乐世界的高妙就在这里。不然极乐世界就不特别殊胜了,就跟一般的净土一样了。一般的净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如果是一般的实报庄严土,我们反而是到不了的,必须要初地以上才能到达。
(二)随缘杂善恐难生
极乐世界是无为涅槃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善导大师说“随缘杂善恐难生”。
什么是“随缘杂善”呢?比如说遇到了密宗的环境,觉得密宗很殊胜,很有感应,相应也快,就学密了,然后也回向往生,这就是随密宗的缘;遇到了禅宗的环境,觉得禅宗的教理听起来也很玄妙,令人心动,就跟着学禅了,然后也回向往生,那就是随禅之缘;如果遇到天台、华严、三论、唯识,随这些法门来求生极乐世界,这都是随缘杂善。如果这样,恐怕就难以往生了。
意思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因,其他种种善行功德都不是往生的因。这个因是什么呢?就是第四句所讲的“教念弥陀专复专”。所以,除了专称弥陀佛名之外,以其他的善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属于“随缘杂善”。
“随缘杂善”也叫“诸善”,也叫“诸行”。随缘杂善本身不是不好,因为布施、持戒,牺牲自己、利益别人都是善事功德;只是说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靠这些是不能进入的,因果不相应。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时间发下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所成就的净土,往生正因只有一个——专称阿弥陀佛名号。
“随缘杂善”,随缘的善,一定是杂善;如果是杂善的话,那一定是随缘,随我们自己的缘。
(三)故使如来选要法
如果不随我们自己的缘,那要随什么缘呢?随阿弥陀佛的缘。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所给我们规定的,只要我们“乃至十念”——专称弥陀佛名,那就不是“随缘杂善”了。
“故使如来选要法”:随缘杂善不能到达涅槃境界,所以使得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当中为我们选择专称他的名号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也选择“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一心”,“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所以“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专心不杂的意思。
(四)教念弥陀专复专
“教念弥陀专复专”:释迦牟尼佛殷切地再三叮嘱我们,要专念这句弥陀名号,专而又专,不用杂行杂修来回向。(未完待续)
善导寺释子敬宣
第五篇2 人天皆虚假 名号独真实
第五篇1 专称佛名必生净土
第四篇8 五乘齐入
第四篇7 佛愿强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