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物质属性(3)

2019-01-12 01:47:13 / 打印

3.“从头至尾”看意识。

人的思维活动(意识)的产生,本身就是ABO血型基因物质表达基本思维方式后思维生理活动及结果,所反映的内容也是整个物质世界(甚至还包括思维活动本身),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生理活动,思维的记忆存储也有生理机能作基础(目前研究方向没有注意到的是思维的存在与存储形式和传输方式),思维的内容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客观存在,按哲学的物质定义,它也是物质。很明显,意识本身“从头至尾”都是物质的。仅仅把意识归于物质的反映的传统观点,对于意识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给予答复,这对于理解唯物主义来说并不彻底。

(1)所谓“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之说,之所以是错误的,症结是对意识的起源与存在形式认识模糊。意识生命也是生理活动的客观存在,其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客观存在形式晚一些,它与较高级的动物相伴而生,从目前来看是物质的最高级存在形式(但也许将来还会发现其它物质形式,比如以一种场的形式而存在的“灵魂”等)。意识的许多功能是其它物质形式所不可比拟的。意识物质形式存在是ABO血型基因所表达的基本思维方式框架内的大脑细胞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及形成的能量,是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把从属性质及不同“级别”的东西看作是对立的,并神化它在哲学中的地位的原因是对意识属性的错误认知。意识物质与其它物质形式同属于哲学的物质范围,其客观存在形式只不过特殊一些而已。

(2)把原本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认为是两部分组成,一是所谓物质,二是精神世界是错误的。首先,是对意识的物质属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已经有人谈到意识是物质的,但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意识的核心与本质、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存在(续、储)方式、意识能量的接收与转移、意识与其它物质形式的区别、意识内容的客观存在等都缺乏具体的论证,造成对意识的了解一直是模糊的,甚至只是把意识作为游离于客观物质世界之外“不知为何物,无可言名状”的反射而已。其次,是对物质概念的混淆使用。一方面说世界统一于物质,除了物质,世界上不存在其他任何东西,同时又把意识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这不是自相矛盾逻辑混乱吗?!在物质世界内部,意识的客观存在与其它形式的客观存在进行对照,应该是允许的。客观世界存在着无数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意识对立统一体的另一面是意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究竟是什么?意识及反映的客观事实都是物质,意识是不是正确反映了这个客观事实,这应该叫做意识与事实、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现实、认识与客体等的矛盾体。把意识、思维、精神、认识等与哲学的物质对立起来,属于概念运用混乱颠三倒四,两者根本就无法形成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哲学里,物质的涵义就是客观实在,包括所有世界可认知的万事万物。在世界上物理的物质的对立面只有还未被认知的反物质,这是物质起源所需要的东西,是宇宙学需要探究的,目前还未知。我们坚持唯物主义解决目前人类世界的问题,只需要确定世界统一于物质就可以了,至于物理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如何产生的,还有那些未知的等等?不是目前哲学所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3)现在我们这里之所以能把意识的物质属性说彻底,原因在于血型基本思维方式的发现。从根本上把意识的生理物质起源认识清楚了,而不是仅限于“意识是大脑的机能”这样一种模糊的说辞上,否则还会是人云亦云的无益争论而已。过去以往的哲学流派争论,也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道路上难以逾越的必然过程。人类哲学社会科学史将会表明,血型基本思维方式的发现,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纪元。

总之,我们无意去责怪过去哲学家们的辛苦努力,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即便是错误或失败),才使得我们现在有如此良好的基础(知识与经验积累、教训与弯路警示)开展研究工作。正确的科学态度是,及时把突破性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广泛的知识领域,千万不可固步自封,否则科学就无法发展,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不拘一格的创新性科学精神与大家风范对于许多从事高精尖研究,并在一些科学领域领军的人们尤其需要,万不可无意中打压科学萌芽,成为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