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报道 生物质能源可以替代燃煤供热吗?在煤改气出现“气荒”的背景下,供热方式还有没有更好的途径?生物质新能源供热“光谷蓝焰模式”为全国工业园区供热提供了样本。
11月29日至30日,国际能源署、中国生物质能源专家及生物质供热企业代表共120多人齐聚武汉,出席由光谷蓝焰承办的生物质能区域供热国际高峰论坛,研讨生物质供热新模式,并参观蓝焰集团的生物质清洁供热全国示范项目,对该项目产生的能源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张大勇介绍,此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尖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加强生物质能行业合作交流,促进生物质清洁供热健康稳定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3000万吨,生物质燃气(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气化等)年利用量约10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到2035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5000万吨,生物质燃气年利用量约25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2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6000万吨。
国际能源署专家Alan Searl告诉记者,生物质新能源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可以替代燃煤供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光谷蓝焰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生物质供热设备,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值得关注和推广。
光谷蓝焰董事长熊建介绍,全球正经历着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应对气候变暖、打赢蓝天保卫战、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欧美发达国家日益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尤其是生物质清洁供热成为了生物质能源利用的主力。瑞典生物质能源利用占到34.3%,实现了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其中 60%的生物质用于供热,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国生物质资源量达12亿吨标准煤,可能源化利用的农林废弃物达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不到总量的5%。将丰富的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等清洁利用技术转化为燃气、热力、蒸汽对于中国替代削减燃煤、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可谓意义重大。
据介绍,光谷蓝焰2016年与丹麦签约,引进其技术先进的生物质锅炉,2017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师傅食品工业园落户并完成安装调试,2018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这个项目建设2台25蒸吨/小时生物质供热锅炉,年供热能力为40万蒸吨,排放标准优于天然气,但蒸汽价格低于天然气。该项目创造了全国三个第一:它是国家第一次确立的生物质清洁供热全国示范项目,国家第一次引进全球技术领先的生物质锅炉项目,全国工业园生物质锅炉产汽量排名第一的项目。
光谷蓝焰常务副总经理李平介绍,光谷蓝焰已与丹麦建立新的合资公司,拟携手生产这种技术领先的生物质锅炉,以替代燃煤补充天然气供热。专家预测,未来它将产生巨大的能源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周漫 通讯员 蒋勇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