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文:竹三
又是一年年末时,每逢年末是最忙的时候,各种总结、会议、汇报,往往会把人搞得焦头烂额。
今年码了多少字,多少阅读量,明年有什么提升计划等等,领导的声音好像是无孔不入的,逃也逃不掉。
很多人这个时候会说“如果不是为了那一点年终奖,老子早就不干了,明年我就去追求我的诗和远方”。
提到诗和远方不少男男女女的眼神里会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憧憬与羡慕的神色。不得不说这两个词语的魔力太大了。
自高晓松爆出"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之后,这句话如一剂猛药,触动了很多80后90后的心灵,迅速蹿红各大网络和朋友圈。
随后高晓松又发行自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本人也成为网上热议的对象,这一系列带来的商业价值姑且不谈,先看看“诗、远方”本身的价值吧。
诗,在中国文学里一直是一个很美好让人心向往之的字,对于一个人生活状态极高的评价莫过于说“她把日子过成了诗”。
如诗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呢?我尚未见过,但是大家口中如诗的生活我倒听过不少,无外乎是自由、自由、充分的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一切皆能成真,一切让自己心满意足,可谓是一个潇洒快活。
远方,正是这个词的存在,让无数的少男少女背上背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或当前所在地,走之前还会很有仪式感的和大家挥挥手说:
“我要去追求我的诗和远方了,再会”。
殊不知你的远方正是他人为了远方而离开的地方。
所以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反击的段子:
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一句话,你就知道你口中的诗和远方有多贵了吧。
我们来看看喊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晓松老师。
先看其家庭。
高晓松的外公曾一人身兼多职,是深圳大学首任校长,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外婆是博士,也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
舅舅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从清华大学毕业的,自己母亲的老师更是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继父毕业于清华大学,开国副总理黄炎培的孙子。
喊出诗和远方的人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的。
原生家庭可以给他去追求诗和远方的底气。
再看其本人。
高晓松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早期事业以电视编剧、音乐创作及制作人为主。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合辑。
1996年推出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
1999年自编自导爱情电影《那时花开》。
2002年自编自导并作曲电影《我心飞翔》,该片获得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和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时常担任各大选秀比赛评委。
2011年9月9日自编自导电影《大武生》上映。2012年3月主持脱口秀栏目《晓说》开始播出 。2014年4月正式加盟爱奇艺,同时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上映 。
2015年7月15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出任董事长。同年出任杂书馆馆长。
2016年 9月19日,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筹)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在内部发表公开信,阿里音乐原董事长高晓松已出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
2017年,主持综艺《奇葩大会》。
2018年3月26日,凭借《蓝色降落伞》获得第25届东方风云榜音乐盛典最佳作词奖。9月25日,担任制作人并作曲的电影《影》主题曲《影》MV上线。
其本人是大家公认的大才子,身兼数个title,音乐人、制作人、导演等等。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活成高晓松那个样子,生来就不用为柴米油盐所担忧。所以人家有考入清华后退学的霸气,转而进入北影去追求诗和远方的实力。
高晓松家庭条件优厚,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任何想要做的事情,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要为生活奔波,要为工作烦恼。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可以去无所顾忌的追求“诗和远方”,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首先你能支付去实践这个事情的成本;
其次是身边的亲人有人替你照顾,你无后顾之忧;
再次是有一天你眼前的诗和远方不再是你心中的诗和远方时,回过头来依然有让这个社会接纳你的资本。
以上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要么背上不亲不孝之名,要么是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里被同龄人狠狠地甩在后面;要么有限的年华献给诗和远方之后,回过头来身后是一片狼藉。
没有了物质的支撑,你的诗和远方只能算是忙里偷闲,出了趟远门而已,回来之后继续在生活里苟且。
具备这三要素需要什么呢?
物质以及你丰厚的身家资本。
也就是说至少你已实现了财务自由,这个社会才会给你颁发追求精神自由的通行证。
现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吧,你具备这些吗?如果你不具备就从当下开始先收拾好“苟且的生活”,带着你的“诗和远方”的目标全力奔跑。
当你具备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再来言诗和远方吧。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爱我就关注我
我今天才知道,原来做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等你的出现。
有话驿站,等你来话。
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哦